2.初谈
2.初谈
门已关闭,会议仍未开始。 陈知敏约见对方公司的BD部门是想了解合作的可能性,就这么碰上李阳森。其实在医药行业里,能进BD部门的都是起步显赫的人,沟通技巧和谈判水平要高,任职资格苛刻,大多具有双学位和高学历。 她不知道李阳森打磨到什么程度可以胜任这个岗位,但李家信任他从兽医专业脱胎换骨接手商业案子,那么他应该有所训练。 陈知敏决定像他说的那样,试一试就知道,于是递上商业计划,让林绮在旁边负责案头笔记,开口:“这是我们公司拟的商业计划,你先看一看。我这边搜集到的信息是只要你们过了三期的临床试验,万古霉素如无意外会获批,在获批之前我想跟你们谈合作,跟我们正在研发的医疗器械申请复合专利,药植协同系统,你们提供新药物,我们推出新植入物。” 她用一段话把来意表达清楚,接下来几分钟交给他阅读计划。 李家的生物制药公司已经在香港上市一段时间,如有临床实验结果等重要事项的更新,按照规矩会给股民投资者和HKEX这样的交易所公开信息,兜售H股组合。因此,万古霉素的临床III期中期向公众披露了,她看到信息后觉得很好,与部门里的智囊团开完会觉得更好,万古霉素和AMR植入物的协同系统有商业潜力。 李阳森低头翻文件,合作的主体非常清晰,一个应对AMR的植入物,关键词是抗菌素耐药性、钛和银离子纳米涂层、骨科。他读到关键词立刻想起陈知露,这是她毕业前一直在研究的课题,经过两年的时间,竟然走到跟李家谈合作的地步。 他把文件轻置于桌,抬头说:“我们还没公开万古霉素是即用型的液体还是冻干型粉末,你们要做植入物的协同系统,冻干粉不适合,所以你们在赌吗。” 一旁的林绮无解地握着笔,她也有着和李阳森同样的疑问,对方公司发布的新闻公告非常笼统表面,碍于商业机密没有披露药物的类型,就是向大家报备一下他们干的事情大概到什么地步、结果有突破性进展而已,从来没提过药物是什么剂型。 陈知敏却基于他们多年的接触有把握,哑然而笑,望向他。 李阳森见她笑得那么自如,很想问她为什么这样对他笑。在商业会议的几秒钟内,他迅速想过前段时间的辗转锻炼,如果不是被家里人按着成长,他现在看见她无法形容的、因工作表现的另一种漂亮会心神不定。 隔着办公桌,她时远时近的香气像轻棉飞絮,淡淡飘过来。他们四目相对,眼睛的魅力来自宁静的互望,她的眼睛含着他的身影,他的眼睛是对她的探究。 他始终比当年在英国要成熟,没有因此乱了阵脚,而是站在她的角度想,替她解答:“你分析公告后猜我们不做冻干型粉末,而且你跟医院接触得多,评估出我们的大致方向。” 陈知敏点头,身体往前倾,“公告里写药物安全、剂量准确、cao作简便。凭最后四个字,我认为你们转向液体来申请专利,并且我们两家公司以前合作对接的医院有一半重合,我知道一部分护士不喜欢调配难溶解的粉状药。” 旁边的林绮突然笑一声,明白了,万古霉素是糖肽类抗生素,在水和生理盐水中都有点难溶,必须按流程配备专用的注射用水稀释。护士调完药,打入病人静脉,那么输注的药物溶液必须清澈,不能含颗粒,否则阻塞病人血管。对护士和病人来说,液体给药方式能省心省事,是医疗市场的突破口。 同样的道理,李阳森作为医学生熟记在心,他现在处理商业方面,会为了利益往市场考虑。 从计划来看,陈家的植入物才刚刚过了PoC的阶段,距离获批上市还有很长一段路,这对准备投放市场的李家来说不是捆绑的好时机,但他好歹是兽医出身,经历过病患生死和临床实战,觉得捆绑后的药效会倍增,对治病有益。 落地玻璃反照淡淡的金光,办公桌摆着给来客的两杯温水和一份摊开的文件。 李阳森重新翻阅文件,发现这份商业计划透露的PoC数据很少,却大量列举其他药植协同的成功案例试图说服合作,问道:“既然你们刚完成一个验证阶段,能不能展开说一下。” 这部分由林绮来讲述,公司的研发团队验证了核心机制、机械稳定性,以及长期植入后的组织相容性。目前结果稳定,下一步会进入临床可行性研究。 陈知敏把目光放在林绮身上,被她的临危不惧吸引进去,她一进公司就成为她的带教老师,吵过也摩擦过,可在专业上毫不吝惜夸奖。陈知敏偶尔看一看认真收听的李阳森,不确定他真听懂还是假听懂,只知道他的视线也一直在林绮身上停留,略带兴趣。 结束后,陈知敏下意识问:“听懂了吗。”她差点在林绮面前说出阳森两个字。 李阳森察觉她的嘴唇微张,似乎犹豫叫他的名字,他没有回应,被室内灿烂的光线提醒谨慎,继续谈公事的气氛,问:“你们希望我们合作的参与形式是投资还是联合开发。” “先推进早期的注册路径合作,然后我们这边会做试验。公司有资金完成,不需要投资,至于联合开发方面,协同应该要互帮互助。” “我大致同意这个想法,先收下计划,到时候公司会商量要不要跟你们签NDA。”李阳森已经熟门熟路,跟着做几个项目就知道签NDA前什么能说、什么不能说,签NDA后可以更开放地交流。 陈知敏是谈业务的专家,明白地踩中他想要的点:“顺利签后我这边可以给你提供数据。” 这一试以后,她觉得他比想象中能发挥,并不是游手好闲、一筹莫展。 四十分钟的会议结束,林绮率先离开,被一个本公司的工作人员带到休息间。开会议的办公室非常大,空旷只剩二人,李阳森仰着头,松一松筋骨,看向落地玻璃前的陈知敏,一改方才谈BD业务的正经,倾斜椅子按圆珠笔头,一下啪嗒,一下松开,节奏有轻松调。 “陈知敏,我有事想问你。”他回到他们私底下的状态。 陈知敏转向他,背靠落地玻璃,金光嵌她发丝,“说吧。” “知露对研发和计划有什么意见。” 她没想到他问的是陈知露的想法,却也因此想到她们的约定,“她说过,不想再跟进课题后面的商业发展,所以我不打搅,没有问她的意见。” 李阳森一顿,把笔轻按桌,“看来只有她全心全意,我和你都不是为动物。” 陈知敏被窗外的金光晒着,笼罩全身,问出一直以来的疑问,“那你为什么毕业后要回公司进BD部门,你应该当兽医。” “我知道我躲不过,不如早点面对。”不管是为了她还是为了家人。他收起文件,站起来,把椅子摆好,“走吧,我送你出去。” 陈知敏点头,走到门口,站在他身后,“后悔的话,现在还来得及做你想做的事情。” “没有后悔,是遗憾。给我四五年时间,没有走这条路会觉得白费,况且从一个国家到一个国家,我重新花了一年半才慢慢适应,中间有点心酸。”李阳森耸耸肩,拧开门,让她先走一步,“就这样吧,我会通知他们这份商业计划,有消息发邮件告诉你,按BD规矩来办。” 陈知敏笑了笑,“放心,我一视同仁。” 她先离开,香味弥留之际,高跟鞋迈出门廊。他望一眼那双高跟鞋,还记得她的高跟鞋手感,海边沙滩的温度,还有摩天轮的高空停留。 傍晚,李阳森下班回住宅,他现在开的是另一辆车,英国的卖二手,又提了一辆新的更贵的型号。他把车停住宅车库,进门将西装外套递给佣人,洗手吃饭,被父母问今天陈知敏到公司的事情。果不其然,大公司老板有眼线,已经得知两家公司交流BD业务。 李驹听完一系列细节,说道:“我知道他们要从代理转型到自研产品,第一款就要和我们合作的话,风险不小。” “这个课题是知露开始的,我跟她搭档那么多年,知道她的理论能力很好,现在能到研发阶段也是她家里人托举,过程还算顺利,有机会成功。我的顾虑是签了NDA之后,她们能给的初始数据很少,而我们会公开工艺和剂型药效,不合拍。”李阳森的立场客观。 “过两天我和陈家爬山探探,这应该是知敏独立提出的想法。” “你们慢慢。”李阳森夹菜吃饭,“现在是休息时间,能回答你都不错了。” 吃完饭,没事干,他不喜欢在休息时间研读那么多商业讯息,倒是可以和早前搞医学一样啃点大部头。正好,这本大部头提及AMR,单论医学来说,他们的确有可以合作的空间。